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確保實現“兩線作戰、兩線全勝”,積極響應“不見面招商”新發展趨勢,2020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招雙引”雲平台推介會將於3月5日直播舉行。
彙集濟南市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及解讀,為企業在人才、科技、融資、高新補貼等方面提供全面、真實的政策資訊!
濟南高新區臨空板塊,中德合作示範區,國際一流建築標準,省重點產業集羣,全方位服務配套,投資興業寶地!
東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為東營勝利工業園,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石油裝備產業為主導的省級高新區,強化招商政策引導扶持,突出人才智力支撐。
定製財税服務方案是針對工商註冊、代理記賬、税務服務相關的個性化財税增值服務,該服務滿足不同客户企業的需求。
濟南濟北經濟開發區形成了以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產業為主的產業投資佈局。濟北經開區區位、資源配套優勢明顯,力圖打造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區。
濰坊濱海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咽喉地帶,是連接長三角與京津地區的重要節點,也是省會都市圈的出海口、濟青一體化的支撐點、對接東北亞的保税港、海洋產業羣的聚集地,地緣優勢明顯。
平原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中部,圍繞歷史文化城、旅遊度假城、生態文明城、循環經濟城“四城一體”發展定位,打造完善的投資載體功能。還榮獲過“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建設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大優勢產業招商,投資環境優良,保姆式服務,招商落户、人才引進、外商投資政策優越,歡迎各大企業來電諮詢。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威海城區中心位置,區域總面積29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78平方公里;威海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的核心板塊;現轄草廟子、蔄山、汪疃和黃嵐辦事處4個鎮辦,常住人口13萬。
海陽市是國務院確定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面積1886.7平方公里,人口67萬,海岸線230公里,下轄4區、4街道、10鎮,732個行政村。周邊100公里內聚集人口1685萬。海陽市經濟蓬勃發展,核電、海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化工、新能源及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紡織服裝、建築機械、食品加工、五金加工等傳統產業,構築起海陽飛速發展的宏偉藍圖。
商河縣是濟南市的北大門,位於省會城市經濟圈中心。商河縣總人口63萬,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處於黃河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省會城市羣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區,是濟南市“北跨”戰略的“橋頭堡”。山東商河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是“國家火炬濟南環保節能材料與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山東最佳投資園區”、“濟南北部重要的工業基地”。
商河縣是濟南市的北大門,位於省會城市經濟圈中心。商河縣總人口63萬,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處於黃河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省會城市羣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區,是濟南市“北跨”戰略的“橋頭堡”。 山東商河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是“國家火炬濟南環保節能材料與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山東最佳投資園區”、“濟南北部重要的工業基地”。
商河縣是濟南市的北大門,位於省會城市經濟圈中心。商河縣總人口63萬,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處於黃河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省會城市羣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區,是濟南市“北跨”戰略的“橋頭堡”。 山東商河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是“國家火炬濟南環保節能材料與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山東最佳投資園區”、“濟南北部重要的工業基地”。
海陽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位於海陽市丁字灣海洋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西部,緊靠行村鎮駐地,南臨大海,海景、濕地資源豐富,景觀環境優美!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是2006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用地面積10平方公里。園區以國家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產業為主導產業,同時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園區是山東省唯一的專業新材料產業園區。
天下泉城,省會濟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依泰山,北跨黃河,上通京畿,下連蘇滬,七十二泉名甲天下。新時期的濟南正在向着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產業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闊步前行。濟南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天下泉城,省會濟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依泰山,北跨黃河,上通京畿,下連蘇滬,七十二泉名甲天下。新時期的濟南正在向着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產業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闊步前行。濟南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2月,是黃河三角洲第一家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417平方公里,完成配套面積80平方公里。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銅及銅材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全國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山東省科學發展示範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正在創建全國循環經濟標準化示範區、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2月,是黃河三角洲第一家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417平方公里,完成配套面積80平方公里。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銅及銅材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全國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山東省科學發展示範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正在創建全國循環經濟標準化示範區、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青島市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已正式入列國家中心城市。堅持 “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 的城市空間戰略,目標建設成為組團式海灣型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李滄區位於青島“三城聯動” ...
為促進招商引資,實現税收與經濟的增長,不斷湧現出具有鮮明產業特色與優惠投資政策的區域產業園,根據各自的行業劃分與企業的發展方向對企業實施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是2006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78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用地面積10平方公里。園區以國家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產業為主導產業,同時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園區是山東省唯一的專業新材料產業園區。
濟南高新區新興服務業發展中心是高新區新成立的八大園區之一,負責總部經濟、金融類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工業和建築設計、商業地產、科技服務等產業的招商、服務和政策申請。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2月,是黃河三角洲第一家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417平方公里,完成配套面積80平方公里。
商河,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山東省會濟南“北大門”,南眺滬寧,北望京津,具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明顯、農業資源豐富、温泉資源獨特、能源供應可靠、人力資源充足、生態環境優美、政務環境優良的特點。現階段,商河縣大力發展旅遊温泉、醫療衞生、文化教育產業,宜居宜業更宜商的產業新區初具規模。
商河,山東省會濟南的“北大門”,南眺滬寧,北望京津,是環渤海經濟圈 ——黃河三角洲——濟南都市圈交匯的重要城市,是承接濟南“北跨戰略”的橋頭堡 。總人口62萬,版圖面積1162平方公里,轄9鎮2鄉1個街道辦事處,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該區域地理位置只有約,自然環境良好,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是投資者投資濟南的首要參考地。
小北山工業園是蘭陵縣最新規劃的工業園區,位於蘭陵縣城東北。園區北靠臨棗高速蘭陵北出口,緊鄰206國道,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總規劃面積為6000畝,其中一期規劃面積4000畝,分三個功能區:北部物流園區、中部循環工業園區和南部生活區。區內土地主要由採石場、山體以及部分農田構成,工業項目建設用地供應充足。
青島西海岸新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西岸,新區區位條件、科技人才、海洋資源、產業基礎、政策環境等綜合優勢明顯,具備推進陸海統籌、城鄉一體、軍民融合發展的獨特條件。要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服務於青島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發展定位,把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舉措,為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濰坊高新區成立於1991年,現轄2個街道、97個村(居),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19萬。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把握主題主線,堅持創新驅動,促進特色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